科技与机制重新定义对公业务——平安银行的对公之道

时间: 2023-12-26 06:34:24 |   作者; 开云体育网页在线

  近年来,银行业零售化转型蔚然成风,商业银行纷纷将其视为优化业务结构、开创全新增长曲线的重要路径。相比之下,传统上被认为是银行“压舱石”的对公业务却倍显落寂,普遍面临资产增速放缓、利润规模下跌等压力。不过,这样的情况,正随着中国经济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而改变。

  银行对公业务直接服务企业客户,为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对公业务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一些具备战略眼光的银行,开始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升级改造对公业务模式,加大布局对公金融服务生态,重塑对公业务价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同银行的零售业务看起来总有些相似,但对公业务却各有各的风格。我们从各家银行的大股东身上,便能看到该银行的资源所在。有国之重器,有地域支持,有商贸天赋,有企业后盾,这些背景在零售端体现出的区别不大,但在对公业务上,却能形成本银行特有的强大优势。

  众所周知,平安银行的大股东是平安集团。过往几年,依托大股东的全力支持,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飞速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来,平安银行在对公业务上重新发力,与零售业务形成了两翼齐飞,这也和平安集团的全牌照金融背景密不可分。

  可以说,平安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吸取了平安集团的业务精华。对投入资产的人来说,研究中国平安对充分理解平安银行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也可以说研究平安银行对充分理解中国平安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的内容,是研究平安银行过程中。整理的一些关键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助于加深平安银行的投资者,对其对公业务上理解。仅供参考,欢迎探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表现。平安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平安银行的对公客户数已达到了61.6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了10.5万户;企业存款日均余额2.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其中企业活期存款日均余额8837亿元。

  这份成绩在股份行中名列前茅,但很多投资者可能只看到了表面数据,对数据背后的内涵了解不多,由此可能会以为这些业务的增速不一定有持续性。作为投资者,若无法深入数据背后,充分理解企业到底为这些成绩做了哪些布局,是很难判断其经营业绩是否有持续性的。

  平安银行在对公业务上确实和大部分银行都有很大不同,理解了这些不同之处,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在详解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表现亮眼的原因之前,需要先看看传统模式下银行对公业务存在的痛点。

  在传统的银行对公业务中,惯有的流程是自下而上的。一般都是基层客户经理团队,了解到企业有跟银行申请贷款的需求后,先跟其财务部门沟通,了解到公司基本状况和需求内容,再汇报到地方分行,然后一层层上报到总行,等待批准。

  这种模式的问题,一是流程长、时间长,效率较低;二是总行对企业了解深度不够,或者风险较大,或者没有就此扩展业务,做到客户资源最大化利用。更重要的是,现代银行经营和传统银行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银行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贷款等产品,而是要帮助客户察觉缺陷,处理问题,和客户一起成长。

  事实上,对银行来说那些最优质的客户,往往都是在各自行业里有着非常明显主导地位的,产品持续旺销,融资方式多样化,成本也较为低廉。这样的优秀企业,用传统的层层上报模式,根本没办法达到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而各家银行如果只会用价格取胜,即便拿到相应业务,收益也会大受影响,甚至有可能增大风险。

  银行对公业务要有突破,就必须一一攻克上述痛点。那么,平安银行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在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中,能清楚地看到很多经营模式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体系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有一些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动银行业务向前发展的结果;但也有一些,则是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优势,自上而下形成的独有经营模式,这是其他银行难以复制的。如果提炼一下,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核心就是这“三张地图”。

  少林罗汉拳套路精巧,拳法流畅,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平安银行的“三张地图”,犹如一套刚劲有力的少林罗汉拳,同样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拳拳直击银行对公业务痛点。

  客户地图、产品地图、作战地图,平安银行称之为“三张地图”。具体而言,客户地图讲的是“客户在哪里?需求和痛点是什么?”,产品地图讲的是“针对客户痛点应该提供什么产品?”,作战地图则是“用什么队伍和机制来提供服务?”

  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三张地图的核心,是自上而下,做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其中,它的精髓是扬“三长”避“两短”。

  所谓“三长”,是行业化、实用化和综合化,这是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优势所在。

  行业化:平安银行有6个完整的行业事业部,成立时间都在7年以上,并且配备了260名专属的“行业经理”团队。以此保证在重点行业中,具有绝对的专业性,对行业发展动态和痛点了如指掌。

  实用化:平安银行的行业化是立足实战,每个事业部都自带风险审批通道。“三张地图”聚焦投放,促使行业研究直接转化为审批和投放的生产力,并能促进风险政策的优化。

  综合化:“三张地图”充分的发挥平安银行在综合金融上的优势,总行所有对公部门和相关集团子公司全部参与进来,像一块磁铁,把各方面的资源吸附聚拢在行动主线上,形成聚焦,并完成对客户的服务。

  所谓“两短”,第一个“短”是重点客户基础相对薄弱,为攻克自身的不足,平安银行正以超常规的动作发力,把客户的经营能力快速地提升上去。并强调“三张地图”的所有行动、所有动作都是围绕重点客户这一个点。

  第二个“短”,是过去总行各部门跟分行之间,各过各的,但“三张地图”则要实现总分联动,专项解决这一个问题。

  少林罗汉拳讲究上下相随、步随手变,同时具有功架规整、套路连贯的特点。“三张地图”同样讲究配合与“套路”,在实践中建立一套“新打法”,形成一套“新机制”,达到如少林罗汉拳般紧凑有力、行云流水、攻守兼备的效果。

  【上下相随、步随手变】“三张地图”力推行业+的新打法,总分联动,自上而下,行动有机统一。行业事业部牵头梳理核心产业链,通过产业链找到客户,并深度去扫描每个客户的战略发展需求。

  同时总行的行业化能力,和分行的营销资源、风险前置动作整合在一起,共同形成更强大的联动的合力,就像要出拳时应积极主动,而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手脚必须协调配合,而非各自使蛮力,才能打出有力道的拳法。

  第一是“总分联动”新机制,与各家重点分行深度绑定,共建一批前中后一体化的新经济联合战队;

  第二是形成“问题解决”新机制,过去如果项目有问题,分行到总行是单点、多头沟通,现在平安银行建立了一整套全流程的“总对总”问题解决平台;

  第三是形成“风险融合”新机制。自上而下有名单制,由事业部的市场风险环节直接提出授信方案,让直通车给到风险团队,促进加快上报。

  打拳时如果轻视基础套路,就会失去章法,沦为花拳绣腿;银行如果不注意流程机制,则会效率低下、风险丛生,唯有建立扎实顺畅的机制,业务办理方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做到攻守平衡,不露破绽。

  看懂了少林罗汉拳的特点,就明白了平安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的创新之处和优势所在。当高水平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战略导向,正是凭借这样一套扎实有力的看家拳法,平安银行得以实现对重点客群和重点场景的深入洞察,推动对公业务的战略转型,继而在多个产业领域不断开疆拓土。

  从赛道上来看,平安银行根据二十大的最新精神,及深入行业化研究,锁定了三新:新基建、新制造和新能源领域。通过优化产业链,明确了18条重点产业链后,平安银行制定了72个行业的风险准入政策,并且聚焦行业代码,把305个行业代码聚焦到104个上,最终锁定目标客户,提出了650户三新赛道的核心客户。

  在确定客户后,平安银行通过行业与产品的有机结合,将行业紧密融入于产品创设的不同场景,实现了“行业+交易银行”“行业+投资银行”“行业+综合金融”三种方式个性化解决方案。

  来看个具体应用案例,以全球电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宁德时代为例,按照传统银行的服务模式,都是地方分行与企业对接,银企合作的内容可能只会局限在一些票据或者贷款业务上。

  平安银行则由董事长亲自带队,通过行业化自上而下的方法梳理痛点,得知宁德时代在实现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产能的爆发增长带动了上游设备供应商的资金扩张,导致许多中小供应商的资金无法匹配宁德时代的订单增幅,给供应商寻找融资稳定供应链成为宁德时代重要的金融需求。

  平安银行以“行业+交易银行”的打法,迅速以订单融资业务模式切入,并热情参加宁德时代订单供应链平台建设。基于供应商与宁德时代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历史交易数据,在订单阶段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将融资时点大大提前,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和便捷的金融支持,解决宁德时代供应链金融痛点。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清晰看到平安银行巧妙用好“三张地图”,力推行业+的新打法,这是其他银行难以复制的。

  如果投资者认真了解了“三张地图”的具体打法和其创新之处,就会明白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为什么值得市场期待了。

  在开拓客源方面, “三张地图”新模式,不但可以助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转型升级,还能把此前容易被银行服务忽略的优质小微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对公业务客源的拓展。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在银行推进对公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有必要注意一下的风险的,比如金融监督管理趋严,对银行资产扩张产生一定的影响;地理政治学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从而影响银行对公客户的经营,导致银行对公资产质量恶化。

  最新的《商业银行金融实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对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提出了新要求,银行或会因此加大对对公业务不良贷款的处理。怎么样处理好这些挑战,要看银行是不是具备坚定的战略定力和灵活应变的策略打法。

  总体而言,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完全是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构建出专属产品和服务,这摒弃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固有体系和机制,深入到了客户的经营核心。

  这种优势是理念的优势,也是机制的优势,具有浓重的平安基因,并不是哪家银行都可以简单模仿的。在全力发展零售银行取得成功之后,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也正在重新崛起,而且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需要我们来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什么是对公存款 带你了解本相
下一篇:大数据+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