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大家谈第4期举办 专家学者共议企业慈善助力慈善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时间: 2023-12-13 17:36:27 |   作者; 开云体育网页在线

  来源标题:共同富裕大家谈第4期举办 专家学者共议企业慈善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慈善如何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慈善的力量凝聚社会各方合力,成为慈善界共同关注的方向。12月9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共同富裕大家谈”第4期,邀请慈善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共聚一堂,深入讨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

  会上,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并率先在北京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兴宇社区等八个社区进行试点。

  为深入讨论并促进企业慈善的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报告认为,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企业积极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未来还需要更多企业将其纳入自身的发展的策略当中,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认为,做大财富蛋糕,逐渐完备收入分配制度,是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做的两大工作。在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偏大的现实情形下,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同步发展慈善事业,利用慈善的力量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助力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郑功成认为,要充分认识慈善的力量与价值,它既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放定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有益手段,更是弘扬互助友爱优良传统、提升社会道德价值、促进精神富裕的优良途径。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需要以第三次分配为支撑的慈善事业积极发挥有效的作用。他表示,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路,这条新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在维护自愿、公益的基础上,遵循平等、法治的规则,打上中华优良民间传统文化和中国现行制度的烙印。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大局中找准慈善事业的定位。在实践中坚持开放性姿态,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形成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社区慈善与社会慈善并行,组织化、专业化、为非特定受益人服务的现代慈善与非组织化、非专业化、为特定受益人服务的传统慈善相得益彰、一起发展的大格局、新格局。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全国各级慈善会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中流砥柱,慈善会与各类基金会等其他社会组织一同推动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级慈善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新的力量。”宫蒲光说。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发言)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在开幕式发言,介绍了腾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探索实践。一是在用户层面,推动人人公益新风尚,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腾讯基金会成立16年来,向社会捐赠累计超过90亿元;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全民公益活动“99公益日”,广泛连接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公众“一块做好事”。

  二是在行业层面,做好公益数字化,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腾讯公益形成了“数字工具箱+人才培养+配套资助”的支持模式,长期助力公益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公益慈善生态。

  “我们尝试运用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去打开格局,助力探索中国企业慈善的创新边界。”陈发奋说,腾讯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后,运用公司科技能力,探索社会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更主动、更系统地践行科技向善。在社会议题的探索中,SSV找到了系统化创新的解决方案,又在基础科研、碳中和等领域,形成了创新型资助即围绕社会议题,注入核心资源,联动专业机构共创,促进相关生态可持续发展,比如“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碳寻计划”、“生机计划”等。

  陈发奋总结说,在公益慈善领域,腾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努力做好助力第三次分配,助力慈善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做了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演讲。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年研究,建立了一套“共同富裕指数”,由“富裕指数”和“共同指数”构成,为研究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参照。

  席恒认为,共同富裕的促进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通过收入增长机制来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或者富裕指数,二是通过收入调节机制来提升全体人民共享富裕的共同程度或者共享程度。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主要是通过企业慈善、社区慈善和网络慈善这三种方式来作用和运行。

  “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时候,也在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慈善活动、促进共同富裕。”席恒说,一方面,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生产的财富创造中提高了富裕指数;另一方面,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社会价值的共创中提高了共同指数或者共享指数。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发言认为,企业慈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境下的企业慈善,就是企业将合理的资源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教育、慈善为目的的捐助行为。这种捐助行为就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且社会各界也普遍希望,作为社会人的公司企业能够带着良心去经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把从社会获取的财富适当返还社会,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在向ESG的方向发展。“ESG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倡导企业做负责任的投资,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做了扩展,是做好慈善公益事业的一个良好导向。”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从共同富裕的背景考量,不能孤立地看待慈善事业,要把三次分配联系在一起,成体系性地进行构造。如果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体系化构建,慈善事业将会迎来创新空间。

  金锦萍说,第三次分配是共同富裕的促进力量。要关注税收优惠政策之外,如何鼓励企业捐赠,如何让企业更加愿意参与慈善事业,如何让社区居民在参与慈善的时候,不只是捐钱或者旁观,而是愿意身体力行。“要回归到价值理性,扫清阻碍志愿机制运行的障碍,鼓励这种源于内心的自由意志的出现。”

  她还认为,唯有在基础性制度构建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到资源机制和价值理性,才能使第三次分配具有独特功能的价值。第三次分配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实际贡献是有限的,它真正的意义是塑造精神富裕并实现志愿服务发展。

  会上,3位业界人士从各自企业慈善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企业慈善的路径探索与思考。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发言说,社区慈善的特点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邻里为纽带、以共情为文化基础。看得见、可参与、公信力强,这些很重要,社区慈善是在细微之间。社区慈善的意义在于推动人人公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慈善是实现美好生活或者是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丘仲辉说,在这“一公里”中,一定要把好事做实,这里牵扯到每一个人的需要。他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慈善主要的载体,要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给他们更多施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活力,提升他们的能力,真正使他们形成社区的内生动力。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是做好社区慈善的关键,只有凝聚了社区精神,才能形成社会的协同,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美好社会。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的分享主题为《主动有为,企业慈善应寻找共同富裕下的新模式》。他从腾讯的乡村振兴实践出发,提到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企业要想成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更主动有为者,需结合自己的优势,将资源流向扩展到教育、医疗、养老、科技、环保等诸多社会领域,推动企业慈善寻找到生产性共建共享富裕模式。

  两年多的实践中,腾讯SSV逐渐形成了三大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方向:通过模式创新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包括支持基础研究与低碳技术创新等;通过数字化助力社会价值领域,包括支持公益发展、乡村发展、社会应急、乡村支教、卫生医疗、文化传承等;通过产品创新与公益援助,帮扶困境中的老人、孩子与妇女。

  “我们通过亲自下场,摸索出了新路径,即以向善之心为起点,以公益资金为撬点,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以社会共创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肖黎明特别提到,只有激发受助者的内生动力,才能导向可持续发展。腾讯也期待更多的企业、机构,运用核心能力、创造社会价值,使善意生长更多可能。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的分享主题是《科技驱动慈善公益创新,助力共同富裕》。他从科技力量促进保险行业创新的案例讲起,谈到水滴公司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做了一些医保主体之外的补充性尝试,比如在浙江缙云县启动了“缙情帮”项目,开发了一站式救助平台,打通了浙江政务协同管理系统。如此一来,水滴筹、水滴公益与缙云县的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医疗机构、乡镇等有关部门实现了打通协同的救助体系,极大的提升了帮助因病致贫求助者的效率。

  沈鹏认为互联网是慈善公益的“最后一公里”,因为互联网可以触及社会的边边角角,甚至是一些物理上难以触及的角落。它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被看到,被网络的力量发现和帮助。

  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的全力支持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今年将联合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宣布,经摸底调查、基础评估和申报论证,决定在北京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兴宇社区等八个社区开展社区慈善实验的试点。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发言说,社区慈善具备极其重大价值。社区是人民安身立命、安和乐利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性的提高以及居住形态的演进,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取代,这就更加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慈善文化,积极发展新时代社区慈善,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慈善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体现现代慈善特质,具有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臧宝瑞说,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的社区慈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具有普遍性,仍然缺乏经验总结、问题解析和理论提炼。因此,希望“社区慈善实验项目”能够进一步凝聚学界、业界、基层社区等各方合力,在建设社区基金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动员体系、社区慈善信托和慈善捐赠等资源动员体系、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等道德涵养体系、志愿服务和专业慈善服务等服务供给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创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慈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慈善系列报告研究组”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报告认为,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报告指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一直增长,近几年来均突破了1000亿元,历年企业捐赠占全国可以统计的捐赠总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表明企业慈善捐赠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1359家企业基金会,占全国所有基金会的比例为14.5%。其中,民企基金会共有1267家(占企业基金会总量的93.23%)。从登记地来看,企业基金会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以及江苏,企业基金会的分布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报告肯定了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在五个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一是与企业慈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慈善法》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企业慈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二是企业慈善意识与主动性显著地增强,在抗疫救灾、脱贫攻坚、扶弱助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慢慢的变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三是企业慈善的资源动员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和捐赠载体大幅增长。四是企业慈善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不仅善用数字化技术与金融工具为企业慈善赋能增效,而且利用主业产品和服务助力精准帮扶与高效服务。五是公益慈善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趋势,企业慈善行为不再局限于在疫情和灾情时的捐款捐物以及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是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有需要的弱势人群、慈善组织以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落后乡村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关注到慈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生态环境改善,这表明企业慈善在创新发展。

  报告建议,借助《慈善法》修正的东风,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企业慈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报告还提出了发展企业慈善的主张。因为企业慈善在中国的内涵超越了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高质量、现代化的企业慈善要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升对企业慈善的认识高度,将慈善理念提升至可持续社会价值的创新,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趋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将可持续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追求并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种公益事业,开创了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新格局,正在形塑社会主义企业慈善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生态。这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积极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未来还需要更多企业将其纳入自身发展战略当中,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征。

  企业慈善如何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慈善的力量凝聚社会各方合力,成为慈善界共同关注的方向。12月9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共同富裕大家谈”第4期,邀请慈善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共聚一堂,深入讨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

  会上,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并率先在北京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兴宇社区等八个社区进行试点。

  为深入讨论并促进企业慈善的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报告认为,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企业积极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未来还需要更多企业将其纳入自身的发展战略当中,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认为,做大财富蛋糕,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做的两大工作。在我国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偏大的现实情形下,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同步发展慈善事业,利用慈善的力量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助力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郑功成认为,要充分认识慈善的力量与价值,它既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放定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有益手段,更是弘扬互助友爱优良传统、提升社会道德价值、促进精神富裕的优良途径。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需要以第三次分配为支撑的慈善事业积极发挥有效的作用。他表示,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路,这条新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在维护自愿、公益的基础上,遵循平等、法治的规则,打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和中国现行制度的烙印。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大局中找准慈善事业的定位。在实践中坚持开放性姿态,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形成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社区慈善与社会慈善并行,组织化、专业化、为非特定受益人服务的现代慈善与非组织化、非专业化、为特定受益人服务的传统慈善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大格局、新格局。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全国各级慈善会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中流砥柱,慈善会与各类基金会等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推动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级慈善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新的力量。”宫蒲光说。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发言)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在开幕式发言,介绍了腾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探索实践。一是在用户层面,推动人人公益新风尚,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腾讯基金会成立16年来,向社会捐赠累计超过90亿元;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全民公益活动“99公益日”,广泛连接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公众“一块做好事”。

  二是在行业层面,做好公益数字化,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腾讯公益形成了“数字工具箱+人才培养+配套资助”的支持模式,长期助力公益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公益慈善生态。

  “我们尝试运用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去打开格局,助力探索中国企业慈善的创新边界。”陈发奋说,腾讯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后,运用公司科技能力,探索社会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更主动、更系统地践行科技向善。在社会议题的探索中,SSV找到了系统化创新的解决方案,又在基础科研、碳中和等领域,形成了创新型资助即围绕社会议题,注入核心资源,联动专业机构共创,促进相关生态可持续发展,比如“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碳寻计划”、“生机计划”等。

  陈发奋总结说,在公益慈善领域,腾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努力做好助力第三次分配,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做了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演讲。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年研究,建立了一套“共同富裕指数”,由“富裕指数”和“共同指数”构成,为研究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参照。

  席恒认为,共同富裕的促进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通过收入增长机制来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或者富裕指数,二是通过收入调节机制来提升全体人民共享富裕的共同程度或者共享程度。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主要通过企业慈善、社区慈善和网络慈善这三种方式来作用和运行。

  “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时候,也在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慈善活动、促进共同富裕。”席恒说,一方面,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生产的财富创造中提高了富裕指数;另一方面,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社会价值的共创中提高了共同指数或者共享指数。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发言认为,企业慈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境下的企业慈善,就是企业将合理的资源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教育、慈善为目的的捐助行为。这种捐助行为就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且社会各界也普遍希望,作为社会人的公司企业能够带着良心去经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把从社会获取的财富适当返还社会,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在向ESG的方向发展。“ESG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倡导企业做负责任的投资,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做了扩展,是做好慈善公益事业的一个良好导向。”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从共同富裕的背景考量,不能孤立地看待慈善事业,要把三次分配联系在一起,成体系性地进行构造。如果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体系化构建,慈善事业将会迎来创新空间。

  金锦萍说,第三次分配是共同富裕的促进力量。要关注税收优惠政策之外,如何鼓励企业捐赠,如何让企业更加愿意参与慈善事业,如何让社区居民在参与慈善的时候,不只是捐钱或者旁观,而是愿意身体力行。“要回归到价值理性,扫清阻碍志愿机制运行的障碍,鼓励这种源于内心的自由意志的出现。”

  她还认为,唯有在基础性制度构建方面充分考虑到资源机制和价值理性,才能使第三次分配具有独特功能的价值。第三次分配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实际贡献是有限的,它真正的意义是塑造精神富裕并实现志愿服务发展。

  会上,3位业界人士从各自企业慈善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企业慈善的路径探索与思考。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发言说,社区慈善的特点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邻里为纽带、以共情为文化基础。看得见、可参与、公信力强,这些非常重要,社区慈善是在细微之间。社区慈善的意义在于推动人人公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慈善是实现美好生活或者是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丘仲辉说,在这“一公里”中,一定要把好事做实,这里牵扯到每一个人的需要。他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慈善主要的载体,要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给他们更多施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活力,提升他们的能力,真正使他们形成社区的内生动力。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是做好社区慈善的关键,只有凝聚了社区精神,才能形成社会的协同,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美好社会。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的分享主题为《主动有为,企业慈善应寻找共同富裕下的新模式》。他从腾讯的乡村振兴实践出发,提到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企业要想成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更主动有为者,需结合自身的优势,将资源流向扩展到教育、医疗、养老、科技、环保等诸多社会领域,推动企业慈善寻找到生产性共建共享富裕模式。

  两年多的实践中,腾讯SSV逐渐形成了三大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方向:通过模式创新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包括支持基础研究与低碳技术创新等;通过数字化助力社会价值领域,包括支持公益发展、乡村发展、社会应急、乡村支教、卫生医疗、文化传承等;通过产品创新与公益援助,帮扶困境中的老人、孩子与妇女。

  “我们通过亲自下场,摸索出了新路径,即以向善之心为起点,以公益资金为撬点,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以社会共创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肖黎明特别提到,只有激发受助者的内生动力,才能导向可持续发展。腾讯也期待更多的企业、机构,运用核心能力、创造社会价值,使善意生长更多可能。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的分享主题是《科技驱动慈善公益创新,助力共同富裕》。他从科技力量促进保险行业创新的案例讲起,谈到水滴公司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做了一些医保主体之外的补充性尝试,比如在浙江缙云县启动了“缙情帮”项目,开发了一站式救助平台,打通了浙江政务协同管理系统。如此一来,水滴筹、水滴公益与缙云县的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医疗机构、乡镇等相关部门实现了打通协同的救助体系,大大提升了帮助因病致贫求助者的效率。

  沈鹏认为互联网是慈善公益的“最后一公里”,因为互联网可以触及社会的边边角角,甚至是一些物理上难以触及的角落。它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被看到,被网络的力量发现和帮助。

  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今年将联合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宣布,经摸底调查、基础评估和申报论证,决定在北京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兴宇社区等八个社区开展社区慈善实验的试点。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发言说,社区慈善具有重要价值。社区是人民安身立命、安和乐利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性的提高以及居住形态的演进,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取代,这就更加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慈善文化,积极发展新时代社区慈善,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慈善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体现现代慈善特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臧宝瑞说,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的社区慈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具有普遍性,仍然缺乏经验总结、问题解析和理论提炼。因此,希望“社区慈善实验项目”能够进一步凝聚学界、业界、基层社区等各方合力,在建设社区基金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动员体系、社区慈善信托和慈善捐赠等资源动员体系、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等道德涵养体系、志愿服务和专业慈善服务等服务供给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创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慈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慈善系列报告研究组”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报告认为,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报告指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均突破了1000亿元,历年企业捐赠占全国可以统计的捐赠总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表明企业慈善捐赠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1359家企业基金会,占全国所有基金会的比例为14.5%。其中,民企基金会共有1267家(占企业基金会总量的93.23%)。从登记地来看,企业基金会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以及江苏,企业基金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报告肯定了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在五个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一是与企业慈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慈善法》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企业慈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二是企业慈善意识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在抗疫救灾、脱贫攻坚、扶弱助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逐渐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三是企业慈善的资源动员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和捐赠载体大幅度增长。四是企业慈善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不仅善用数字化技术与金融工具为企业慈善赋能增效,而且利用主业产品和服务助力精准帮扶与高效服务。五是公益慈善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成为趋势,企业慈善行为不再局限于在疫情和灾情时的捐款捐物以及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是结合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有需要的弱势人群、慈善组织以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落后乡村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甚至关注到慈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生态环境改善,这表明企业慈善在创新发展。

  报告建议,借助《慈善法》修正的东风,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企业慈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报告还提出了发展企业慈善的主张。因为企业慈善在中国的内涵超越了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高质量、现代化的企业慈善要求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升对企业慈善的认识高度,将慈善理念提升至可持续社会价值的创新,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趋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将可持续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追求并融入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种公益事业,开创了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新格局,正在形塑社会主义企业慈善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生态。这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积极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未来还需要更多企业将其纳入自身发展的策略当中,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征。

上一篇:公益宣言
下一篇:“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在京举办 专家学者共议慈善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