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5-04 23:39:16 |   作者; 开云体育网页在线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监督管理要求,坚定不移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逐步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3年四季度以来,公司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开展“百日攻坚”,加大资产投放力度,净利润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风险压降成效显著,经营发展整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夯实了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90,072.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25.96亿元,增长3.48%;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50,177.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70.92亿元,增长2.39%。对公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28,409.99亿元,零售贷款总额18,658.22亿元。本集团负债总金额82,743.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4.87亿元,增长3.46%;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49,846.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81.52亿元,增长3.28%。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夯实客户基础。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长期资金市场波动,和公司信贷增长动能不足、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效益指标阶段性承压。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减少151.88亿元,下降8.05%;实现总利润406.92亿元,同比减少154.57亿元,下降27.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2亿元,同比减少144.69亿元,下降28.28%。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和优化,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报告期末,母公司本外币对公贷款总额(不含贴现)27,41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74.60亿元,增长9.48%。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7亿元,增长27.35%。绿色信贷余额5,2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75亿元,增长22.82%。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增长超30%。普惠两增贷款余额4,2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7亿元,增长12.15%。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余额15,2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5亿元,增长10.34%。涉农贷款余额3,8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9亿元,增长9.42%。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理坚持“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全年现金清收金额创新高,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双降”。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741.9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21亿元;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3.51%,较上年末上升14.4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拨贷比)2.57%,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稳步拓展报告期内,本集团强化协同力度,推动子公司落实监督管理要求,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充分的利用跨境业务平台,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报告期内,境外及附属机构实现盈利收入合计150.41亿元,盈利61.90亿元。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3,590.66亿元。公司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务实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履行好国有金融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推动战略优化,强化战略驱动,将数智化作为构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安排,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加快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着力打造客户经营与服务体系、数据经营管理体系、智能化的大运营体系、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五大体系”,配套实施区域策略、行业策略、线上化策略、数字化创新策略“四大策略”,加强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和政策保障“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数智化战略落地生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聚焦“五大赛道”,推动数智化战略实施科技金融方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聚焦数智化战略,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主赛道深入推动,全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度赋能科技公司创新发展,成为科技金融生态圈的重要纽带,陪伴科技公司成长的伙伴银行。报告期内,公司打造“商行+投行+生态”模式,提供“股、贷、债、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推出全新“浦科”产品系列,为公司可以提供“浦创贷”“浦投贷”“浦新贷”“浦研贷”“浦科并购贷”等“5+7+X”组合产品(5大拳头产品、7大重点产品、X个定制化产品),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浦发科创”品牌建设。截至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增幅超30%。服务科技型企业超5万户,超7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为公司服务客户。供应链金融方面,公司全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以产业赋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目标,构建全场景、全线上、全智能、全生态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助力企业稳链、固链、强链。聚焦汽车、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链,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并持续加强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浦链通”品牌系列在线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功能迭代、流程的优化、服务升级以及“浦链e融”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1,664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0,456户,表内外融资业务规模3,665亿元,其中保理及国内证业务均位列股份制同业前列。普惠金融方面,公司从数字普惠发展、强化产品创新、发挥政策协同等方面强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紧密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主线,深化数据运用和科技赋能,逐步扩大客户触达面和覆盖面,提升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金融服务效能。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普惠线下贷款线上化转型,打造标准化、高效化、线上化申请的抵押产品“浦惠抵贷”“宅抵速贷”,以及信用类产品“浦惠易贷”;推出线上化“一键续贷”功能,提升客户续贷体验;充分的发挥互联网贷款无接触服务优势,以浦慧税贷、在线供应链、平台合作场景贷三大优势产品为抓手,将线上经营贷打造成为普惠贷款重要增长极。同时,持续完善全流程数字风控体系。报告期末,普惠两增口径贷款余额4,224亿元,两增口径小微贷款户数31.29万户。跨境金融方面,公司紧跟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发挥集团各持牌机构的整合优势,以优质、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保驾护航。推出“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6指境内跨境、离岸银行、FT牌照、金融市场、托管、境外机构,X为集团子公司跨境业务、外资同业机构跨境合作、金融要素市场联盟等),通过加载对公、金融市场、财资管理、跨境托管等全场景产品服务,支持中资客户“走出去”、承接海外客户“引进来”,满足公司、机构、个人全维度客户跨境金融活动中各类业务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跨境活跃客户数3.6万户,累计为逾5000多家跨国企业客户提供自贸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实现跨境业务量3.2万亿元,跨境人民币代理结算业务30.15万笔,同比增长49.8%,结算金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82%。“浦银避险”年交易量超1.1万亿元,服务客户2.4万户。报告期末,自贸FT存、贷款余额分别超600亿元、700亿元,累计搭建自贸资金池超490个,公司CIPS代理间参客户254家,境外及外资间参客户127家,均保持股份制同业领头羊。财资金融方面,公司坚持“人民金融”底色,发挥集团内各经营牌照优势和差异化经营特色,实现“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双轮一体,循环驱动,为客户提供普惠化、数智化、专业化的资产配置服务。聚焦“价值创造、专业服务、渠道协同、数字赋能”,打造“投研输出-产品优选-资产配置-持营陪伴”的服务闭环。优化财资产品货架建设,丰富养老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提升法人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定制化能力,推出“浦发企明星”企业家客群服务平台。强化线上财资能力建设,增强全量客户经营能力。报告期末,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1.57亿户,AUM个人金融实物资产余额(含市值)3.68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38万亿元。3.1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报告期内,公司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充分的发挥公司在对公业务领域的传统优势,加大对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投入力度,用好“长三贷”“长三债”“长三链”“长三购”等长三角一体化工具箱,为企业同城化授信、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升级和跨区域并购等需求提供更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积极助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以及普惠小微、科学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特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内贷款余额1.66万亿元,存款余额2.16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均位列股份制同业第一位。公司在京津冀地区聚焦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批量转移的国家级园区建设。助力央企加快建设一流财务管理司库体系,发布《北斗司库——全球司库服务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京津冀地区贷款余额4,600.25亿元。公司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产业新体系,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重大平台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合作、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民生交流合作等,支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公司通过跨境业务联动,为湾区企业赴港上市搭建投融资通道,利用境外银团、并购贷款为科创企业、先进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中长期跨境资金支持,积极支持港澳客户参与境内绿色环保项目,通过多币种、多模式境外债助力大湾区固定资产项目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粤港澳地区贷款余额6,456.40亿元。公司格外的重视科技金融服务工作,逐渐完备内部机制、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聚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将科技型企业纳入全行金融服务重点客群,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科技强国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全力支持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公司持续优化顶层架构设计,完善组织体系,建立了科技金融专业体系及服务团队,在全国范围增设一批科技特色支行,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重点城市的科技高地。横向联动浦发硅谷银行、浦银国际、上海信托等集团内优势资源,充分的发挥集团协同效应,精准支持科技公司提质增效,为科技公司全生命周期发展保驾护航。公司持续加大与政府机构、高校院所、交易所、投资基金、行业枢纽企业、长期资金市场中介机构等的合作联动力度,共同打造“商行+投行+生态”的综合服务模式,构筑具有浦发银行特色的科技金融战略合作生态圈。优化科技公司客户评价体系,以数据为驱动重塑风险逻辑,通过多元化信息集成,打造企业级科技标签库,建设科技金融专属评价体系和“六位一体”的风控策略。公司深化科技金融数智化建设,推出“抹香鲸”数字化拓客工具,可批量精准地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实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管控和全数字化穿透,以数智驱动提增业务发展效能。作为国内较早开启绿色金融探索的银行,公司积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体系,推出“浦发绿创”品牌,推进绿色银行建设,践行绿色低碳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创新力,落地多个市场“首单”。支持上海市首单交通领域“光伏+”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贷款、银行间市场首笔绿色业务买断式回购业务、符合上海市转型金融标准的首单转型贷款、承销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绿色超短期融资券、承销发行全国首单煤炭企业碳资产债券、承销发行全市场首单民企绿色科创债券等。公司加大对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票据的投资配置力度,发布全市场唯一“绿色”+“普惠”概念债券指数,投资全市场首单绿色自贸区债券、首批境外人民币绿色债券、首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点心债、首单港企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等。报告期末,公司绿色信贷余额5,2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5亿元,增幅22.82%。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2,151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351亿元,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同业前列。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下,报告期内,公司向64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52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达1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自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公司累计向15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86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达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位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公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53.34亿元,其中碳中和债承销金额13.8亿元。公司深度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向市场推出“普惠+小微客户伙伴银行服务举措”,汇聚三十条措施。产品方面,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诉求,全新推出“浦惠抵贷”“宅抵速贷”“浦惠易贷”产品;升级银税贷,加强银担合作业务管理;优化续贷业务,提升客户续贷体验;不断迭代供应链产品,拓展供应链场景,将线上经营贷打造成为普惠贷款重要增长极,加大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风险控制方面,持续迭代全流程数字风控体系建设,加大数据引入和运用,迭代完善模型和策略,并打造提供智能风险感知、风险提示、模型策略自迭代、评审部署全在线的风险洞察管理平台;打造智能催收体系,完善在线业务风险把控,实现了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式催收方式,强化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资产质量管控。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国家和监管部门工作要求,不断的提高养老金业务的战略定位,促进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与政府职能部门、养老企业、金融机构精准快速对接,实现个人养老金融高价值经营,持续完善“浦悦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金金融方面,在基本养老金领域,公司长期服务多地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开展基本养老金代发;坚持贯彻各地政府要求,支持社保卡加载社保、金融、医疗、城市服务功能,创建“社银合作”标准化服务网点,统一配置业务办理区、业务宣传区等,受理社保相关服务。在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领域,持续推进年金托管和账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搭建“全程可视、全域可控、全线智能、全景服务”的数字化托管运营体系;强化投资监督,提高投监系统性能和自动化程度,保障年金基金安全运营。报告期末,公司在养老金第二支柱领域已托管各类年金资产超4,200亿元,服务全国6,000多家企业。个人养老金领域,不断的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接入各地电子政务平台,先行先试“随申办”个人养老服务专区,为居民提供个人养老金账户线上开立及查询等一站式服务;搭建覆盖线)的立体式客户服务渠道,上架近百只个人养老金储蓄、理财、基金、保险产品,依托各类客群特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养老金融投资方案。养老服务金融方面,通过个人手机银行APP关爱版,加强高频服务引导,通过增加转账、缴费、产品复购等常用功能入口,优化网点预约地址和排队信息,简化老年用户的办理步骤;加强关键节点的引导提示,针对人脸识别增加动作指导,重点资讯支持语音播报,摇一摇即可唤起人工客服等,提升复杂业务办理效率;强化安全服务,建设防骗宝典,及时宣传反欺诈典型案例等,保护老年客户资金安全;报告期累计服务60岁以上老年客户606万人次。通过关爱版智能终端,实现适老服务线下网点全覆盖,发卡、激活等业务可连接远程柜员一站式办理,报告期累计服务近150万人次。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公司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养老产业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银团贷款等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养老照护、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等各类养老产业公司的融资需求。为养老产业客户提供集中代收付、人民币资金池、银企直连等现金管理与结算服务,助力养老产业公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AIAI和云计算已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支柱。公司作为金融科技的先行者,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建设,深入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对外赋能业务拓展,对内提升运营效率,促进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深层次地融合,助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1)公司业务领域,搭建全球司库(GMTS)平台。打造“收、管、付、融”一体化服务体系,为“走出去”企业经营提供支持多币种、多语言、多时区、多银行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全球资金统一管理。通过抹香鲸大数据移动穿透营销,有效支撑公司科创金融业务开展。搭建投行“浦智”系列平台、打造“浦智E购”并购金融业务支持系统、“浦智E讯”对客咨询顾问融智服务平台、“浦智E融”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服务平台和“浦链E融”供应链金融平台,推进公司客户经营管理数字化能力及穿透管理能力提升。(2)零售业务领域,手机银行APP换新升级,开设“小浦支付”专区,为支付结算客群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打造专业、便捷、惠民的支付活动品牌。搭建手机银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监测体系。围绕财富、贷款、结算核心金融服务,重塑功能布局、简化服务旅程、焕新交互设计。财富号强化财富合作生态,提供专业普适的财富知识、热点互动、投教体验服务;数字理专深化人机协同服务,报告期内累计服务客户近2000万人次。截至报告期末,手机银行MAU月活人数2,908万,较上年增加14.71%,交易金额11.10万亿元,均排名股份制同业前列。数字零贷推出循环额度、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贷款产品“浦闪贷”,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净增357亿元,实现较快增长。住房按揭业务打造“智慧快按”,提升预批精准度和自动风险探测能力。(3)金融市场领域,升级“智能投研、智能交易、智能监控”平台,完善托管业务系统建设,迭代优化票据经营模型体系,强化避险业务融智输出。报告期内,智能生产投研报告近750篇;债券对外程序化报价超588万笔;外汇对外程序化报价900万笔。AI交易员“小浦”累计服务金融机构261家,撮合超2.8万亿元交易。(4)风险合规领域,完善账户、客户、产品、渠道的联防联控体系。联动天眼系统,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识别监测;搭建自动审批模型,丰富风险预警监测规则,加强实时动态管控规则的部署,持续提升反洗钱风险防范能力与识别能力;科技赋能合规风控,强化制度嵌入流程、机控代替人控,减少操作风险。智能监控平台实现10类不正常的情况的自动筛查,每月识别异常交易300笔。(5)内部管理方面,持续提升办公软件Call浦、新邮件、新OA系统的使用体验。优化行内碳足迹平台,上线总行浦云碳控(用电监控)智能系统,报告期内完成100个网点接入,实现年节电约170万度,减碳992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迭代优化,强化对经营管理决策的支撑。5.2数据资产经营 公司积极探索和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深化各地政府数据合作,以客户拓展、规模提升、风险防控、经营管理为价值导向,推进数据生态场景落地,以“数据”为桥梁,提供更多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数据价值。全行数据资产规模达62.51PB,较上年末增长51.17%。5.3数字科学技术基础 强化AI基础平台的业务场景支撑能力,自主研发并投产大模型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大模型推理、知识管理等核心能力,完成企业智能风险分析、审计制度问答等1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上线运行,业内首家通过信通院《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MLOps)服务能力》旗舰级认证。推进分布式架构体系建设,分布式架构体系基座基本成型,具备支撑10万TPS、秒级故障自动切换的极致承载能力。持续推进数字科学技术创新专利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递交信息科技专利申请974件,累计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124件。作为总部在上海的金融旗舰企业,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与上海发展同频共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支持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在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公司持续促进发挥市场行情报价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30余项业务排名全市场前三位,落地全市场首单、首批业务50余项。金融机构客户经营平台“e同行”面向生态场景,报告期末线户,有效提升对债券借贷、利率债等业务的支撑。“浦银避险”累计服务客户约2.4万户,累计支持近800家企业客户获得政策红利,持续降低融资成本,惠及企业融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靠浦托管”APP构建面向全用户、覆盖全渠道、服务场景化、运营可视化的托管线上服务体系,年用户增长率保持20%以上。持续推动自贸业务创新,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业内首批设立上海自贸区分行,率先实现上海网点自贸业务全覆盖。上海地区FT活跃客户超3,100户;年内累计跨境交易量9,272亿元,同比增幅近18%,FT业务核心指标均处于市场领头羊。成立临港新片区分行,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建联合专班,助力临港打造跨境金融领域的制度供给和创新中心。落地首个全功能型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首单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服务、首批离岸经贸业务结算、首批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首批外汇高水平外汇改革业务等二十项新片区首单创新业务。支持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完成“中欧班列运费支付”、“境内外币海运费支付”和跨境购付汇功能对接部署。成立“自贸创新试验室”,逐步推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跨境贸易投资自由、金融要素市场开放等领域创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加强与上海各级政府、园区、PE/VC联动,迭代完善创客贷、小巨人信用贷、科技含权贷等产品,打造了特色化的“融资+融智+融技+投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推出《企业科创板上市投行服务方案》,整合集团资源助力科技企业成长。与上交所合作成立“浦发上呗”科创板工作室,为全国各地的优质企业提供上市顾问和培育服务。公司与在上海地区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合作占比达86.2%。重点加强园区升级改造支持,为落实上海市政府《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构建“四专”工作机制,率先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智造空间(工业上楼)贷款”,助力上海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释放生产力、提升工业比重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立足重点产业,将更多资源用于促进细分行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同时继续增强制造业中长期信贷资源配置,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工具、项目清单、企业名单等,主动对接制造业领域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加大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沪实体企业,特别是强化对国资国企的资源支持,助力上海加快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截至报告期末,上海分行各项贷款余额6,188.43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4.80%。聚焦航运业核心金融需求,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多措并举推进航运与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为交通枢纽重大项目打造贯穿项目建设、招商、经营等全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推出智汇港、货代通等系列专属金融产品,强化航运金融生态圈建设,重点与中远海运等大型集团企业在航运、码头、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加强合作;通过账户结算服务、银团贷款等优势产品,积极服务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建设;集团子公司浦银金租深耕船舶租赁业务,支持国轮国造和中国航运企业融资。公司助力上海聚集全球航运企业资源,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经批准,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截至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且精准有力,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策持续发力。2023年全年,人民银行分别在3月和9月两次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人民银行也在3月、6月和9月三次主动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和内部定价授权,有效稳定了银行负债成本。2023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增长9.7%、9.5%和10.6%。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59万亿元,同比多增3.41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银行业也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主动跟进融资需求,创新信贷服务模式,聚焦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以金融“活水”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乡村产业、乡村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体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板块,以创新服务保障民生福祉,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聚焦数据化、智能化、开放化,在业务重塑、科技引领和风险前沿等维度持续取得进展;持续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以金融实践助力新发展格局。监管部门对重点领域包括房地产、地方隐性债务等方面均发布了多项政策,进一步加强了银行经营和各业务环节的风险防控力。3.1公司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客户经营,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客户提供商业信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数字生态经营工作,强化金融创新。报告期内实现对公营业净收入571.98亿元。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持续深化,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达到223.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21万户。公司进一步优化信贷客户结构,大力支持升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严控“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投放。截至报告期末,本外币离在岸对公存款余额35,698.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7.36亿元,增长2.49%;本外币对公贷款总额(不含贴现)27,41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74.60亿元,增长9.48%。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债券1,689支,主承销金额6,264亿元,其中承销债务融资工具4,496亿元。公司ABN承销规模合计196.93亿元。并购金融业务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报告期末,境内外并购融资余额1,894.53亿元,报告期内新发放并购贷款493.8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支付结算活跃客户突破42.5万户,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量突破11,000亿元。对公财富产品合计余额1,6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亿元,增幅27%;第三方产品代销合计余额93亿元,较上年末增幅33%。报告期内,国际业务平台(含离岸、自贸区和海外分行)紧抓市场机遇,聚焦核心客户经营和重点区域拓展,加快服务创新和优化,推动各项业务取得较好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人民币3,590.66亿元,报告期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0.2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依照战略客户(集团)的行业特征、资金管理、收付款、上下游供应链和产品赋能需求等多维度制定一户一策经营视图,形成差异化经营策略。发挥总行平台优势,打造集团圈、行业圈及供应链圈,带动生态圈经营和高价值获客。截至报告期末,总行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8,646亿元,人民币对公贷款(含商票)余额7,026亿元;分行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存款日均5,583亿元,人民币对公贷款余额7,194亿元。3.2零售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夯实零售业务能力,提升资源聚合能力、专业投研能力、多元服务能力、风险防御能力,巩固理财队伍标准化工作流程,为客户提供全市场、全渠道、全旅程的资产配置建议和财富陪伴,完善综合金融生态圈,更好地实现用户的财富进阶需求。全力打造“智慧零售”,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易触达、可交互、效率高、准度精的金融服务。报告期末,零售存款余额1.38万亿元,零售贷款余额1.85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净收入635.9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规模、强拓新、增结算、降成本”,创新思路,深化结算性存款场景经营,梳理代发、理财到期资金、三方存管等重点场景,以流量经营带动存款沉淀,满足大众客户对存款的配置需求,发挥存款成本优势,促进零售存款保持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末,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1.57亿户,AUM个人金融实物资产余额(含市值)3.68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3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6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深化全量客户经营,聚焦“价值创造、专业服务、渠道协同、数字赋能”,提升市场研究能力,强化核心队伍建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深化保险头部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调优基金产品布局,保持销量领先;推行理财低波策略,打造金融超市;融合集团资源,树立私人银行特色品牌。升级零售数字化3.0,激发零售创新活力,手机银行焕新页面布局和交互设计,财富号强化财富生态合作,数字理专升级会话式产品推荐策略,提供融合市场行情、资配理念及知识投教的综合服务。报告期末,AUM个人金融实物资产余额(含市值)3.68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财富收入42.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私人银行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核心,全面融合公私、跨境及集团协同资源,搭建“浦发企明星”服务平台,全新升级私行客户服务体系,通过特色服务提升私行品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月日均金融实物资产600万元以上客户规模超4.3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实物资产超6,30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创新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推动个贷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4,655.32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8,323.71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坚持实现用户合理需求,主动拓展重点房企、龙头中介渠道合作,同时推进人才房、带押过户、产权交易平台按揭等创新产品,积极为刚需及改善型购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消费贷款业务打造“浦闪贷”产品,强化数字化营销,树立消费贷款市场品牌;汽车金融建设“i车贷”品牌,打造汽车贷款标准化业务平台和获客产品,灵活适配各类汽车消费场景需求,提升对客服务体验;普惠业务继续围绕战客经营,深化私公协作,持续打造普惠信贷标准化产品体系,切实解决资金脱实向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卡业务聚焦民生消费需求精细化布局,与238家合作伙伴打造联名卡及主题卡,围绕“国潮有浦、月享实惠”主题开展促消费活动,实现互联网支付月活客户数超千万。发挥上海本土金融机构优势,升级“66生活”营销体系,连续第四年携手“五五购物节”“上海夜生活节”活动,联动上海地区20个热门商场500余家商户,全国范围内在逾450个商圈开展活动,为超3500万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和切实有感的普惠体验,累计贡献消费超2万亿元。聚焦绿色消费场景,引领绿色低碳生活,上线版本,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低碳专区开通人数超37万人,绿色低碳任务完成超970万人次,累计发放超2亿分绿色积分。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0,304.38万张,信用卡流通卡数4,837.61万张,较上年末下降5.76%;信用卡及透支余额3,856.1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09%;浦大喜奔APP月活跃用户量达2,71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29%。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22,693.06亿元,同比下降6.13%;信用卡业务总收入406.59亿元,同比下降7.03%。3.3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专业引领,创新驱动,强化经营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慢慢地加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动运作资金类资产规模2.5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金融市场业务营业净收入379.8亿元,同比增长3.77%。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精细深耕行业经营,夯实客户基础,线上线下协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约3,300家,获得要素市场各类资格累计79项。持续推动“外滩12号同业合作沙龙”,提升同业合作品牌影响力。联合头部保险集团、证券公司,在共同开发产品、深耕重点区域、开发潜力客群、打造服务模式等方面联手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及上下游产业经营发展赋能。公司坚持“自营投资交易”与“代客代理业务”双轮驱动,夯实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模式。报告期内,公司注重策略研究和执行,积极增配合意资产,有效把握择时交易,稳步提升利差收益及组合收入水平。公司加强负债精细化主动管理,同业负债成本稳步下行,同业活期规模稳中有升,票据卖出回购交易量排名全市场第一。公司充分的发挥贴近市场、投研一体的优势,进一步做大“浦银避险”业务,连续第6年发布《浦银避险市场展望蓝皮书》,加速从“融资”到“融智”的深度转型。截至报告期末,“浦银避险”业务累计服务各类公司客户近2.4万户。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重点估值类托管业务,公募基金首发逆势增长,前瞻布局引入新产品近百支;保险托管增速显著;落地多支百亿级私募基金托管,成为部分重点科创基金托管行。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6.66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托管费收入22.7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全资控股的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动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百姓身边的理财”品牌形象,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用户投资保值增值的需要。在产品端,构建稳健产品体系保障供给;在资产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产业客户的支持力度,提升稳定性资产占比,丰富多元化投资策略,努力达成业绩基准。截至报告期末,浦银打理财产的产品规模10,184.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91.01亿元,增幅21.34%。公司实行一级法人体制,采用总分行制。根据经济效益与经济区划原则,按照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布局,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以及沿江沿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先后设置了分支机构。报告期内,公司新设传统支行51家,新设社区银行3家,撤并社区银行46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以及香港、新加坡、伦敦开设了42家一级分行,共1,742个分支机构。报告期内,公司强化AI创新赋能,以体验优先,围绕数字化、智能化重塑服务旅程,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与服务效率。截至报告期末,个人网银客户4,196.45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0.55亿笔,交易金额2.50万亿元;个人手机银行客户7,978.95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3.26亿笔,交易金额11.10万亿元;互联网支付绑卡个人客户6,164.1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46.59亿笔,交易金额1.98万亿元;现金类自助设备保有量3,951台,各类自助网点2,626个;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99.5%。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夯实运营基础管理。一是打造“浦银开户”服务品牌,简化预约手续,运用PAD移动服务,制定不同客群差异化服务方案,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二是持续强化“金融为民”工作,配合永居证改造、扩大外币现钞受理网点、杜绝拒收人民币现象,提高境外居民服务的便利度;提高反电诈实时预警能力,提升防控模型的精准度,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资金财产安全。三是有序推动“在线服务中台”建设,构建远程客户通过视频交互服务新模式,解决网点运营资源紧张、延伸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万人次,多次获得媒体赞誉。四是夯实运营管理的基础底座,以“制度嵌入流程”“数据风控模型”建设为抓手,守牢风险底线,强化平安运营。2023年,银行业经营状况基本平稳,资产规模稳健增长,金融服务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利润增速会降低,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银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比42.4%;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0.9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比17%。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70.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2023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93%。2023年末,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5.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2%。拨备覆盖率为205.14%,持续保持比较高水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9%;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51.6%,净稳定资金比例125.5%;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下银行优质流动性资本充足率269.4%,各类机构流动性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准。当前,商业银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纵观各家商业银行“十四五”战略布局,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科技赋能是各家行未来重点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正朝着更轻型、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加快转型发展。——聚焦“五大赛道”,快速推进落实数智化战略。全面打响“科技金融”业务品牌,构建完善的“股、债、贷、保、租、孵、撮、联”服务模式,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综合化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全渠道、多产品、高效率的数智化“供应链金融”平台,打通金融服务与产业生态间的壁垒,构建开放共享、场景生态协同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以数据驱动全力打造数智化“普惠金融”新生态,加快提升对公司、零售长尾客群的覆盖率和市占率。持续做强“跨境金融”优势,抢抓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完善“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集团协同,加快落地数智化“财资金融”新打法,提升财富平台化运营“生态化组织”“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服务”三大能力,构建线上直营与线下网点一体“两翼齐飞”的新模式。——巩固“三大基本盘”:公司、零售、金融市场。公司业务领域,资产端,牢牢抓住国家持续加大政策力度、推动经济复苏的有利时间窗口,加速高质量贷款投放;负债端,用数字化手段打通资金收付、交结算、财资管理的价值链路,增强客户粘性,促进结算性存款留存;中收端,通过泛投行业务快速切入大客户和战略客户经营,进一步打响债券承销、绿色金融、股权并购、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优势品牌。零售业务领域,资产端,稳步推进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负债端,充分的发挥AUM的存款蓄水池作用,聚焦源头、消费、到期、行外、借贷五大资产金额来源,以及代发、代扣、代缴等十大重点客群,加速构建完善的结算性存款拓展渠道;中收端,以专业化的投研策略输出,促进重点产品销量、产能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领域,资产端,前瞻把握各种类型的市场的波动趋势,推动同业资产分散化、均衡化配置;负债端,动态调优同业负债吸收策略,深化金融机构客群经营;中收端,聚力做大“浦银避险”“靠浦托管”的市场影响力。——强化“两大核心指标”:效益和质量。动态优化资产负债配置策略,提高资源的主动管理效能。强力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巩固全行资产质量向好趋势。进一步丰富数智化风险管控工具箱,加快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合规、审计工作质量,筑牢内控管理底线。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持续优化消保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不断的提高消保工作上的能力水平。——夯实一个基础:提升精细化、精益化管理上的水准。深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构建与战略目标强挂钩的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高标准推进数字化底座建设,加快打造智能化的大运营体系。纵深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厚植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向内挖潜,以“降本节支、效率提升”为核心支撑产能增长。此外,稳步推动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扎实做好各领域基础工作。从经济金融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依然较多。地理政治学冲突、能源短缺、通胀高企等多重风险拖缓全球经济复苏脚步。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待改善,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过程中,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监管环境来看,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严监管、强监管不动摇,持续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尤其在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房地产领域高风险集团的有序处置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稳妥化解金融风险,并进一步强化对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以及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监管。金融监督管理也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大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力度;增强对绿色经济的金融供给,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从竞争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对商业银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数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挂牌利率,以LPR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以支持经济复苏,商业银行资产端获利空间被持续压缩,银行业息差面临较大压力。金融脱媒深化导致客户粘性降低,商业银行在客户经营、产品定价、资产获取、风险管理等方面依然面临较大挑战。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日益加快,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体系将出现重大变化,对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气候风险管理等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

  超优质,资源股50强名单出炉!现金流支撑高比例分红,社保、险资等多路资金同时重仓,机构密集关注

  三大重要指标,A股盈利能力50强出炉!抢手资源股ROE超90%,高科技股称霸毛利率榜

  已有27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24.89亿股,占流通A股76.6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71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的人可加强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11240户,幅度-5.74%

上一篇:江苏银行2023年年报出炉 这些亮点不容错过
下一篇:算力、存储、设备、模拟……高成长企业呈现“多点开花” 细分赛道龙头增长亮眼科创板半导体板块Q1透视